(一) 农业基础设施以及科技创新有待完善
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决定着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目前, 地方政府不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能支撑农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 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另外, 农业科技也缺乏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 这种现象导致了农业科技人才的流失、农业科技创新力低等问题,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表现出滞后性
从古至今,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营管理模式大部分以小农经济为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小农经济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大规模作业的要求。结合我国目前的农业环境来看, 我国的农业发展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农业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此外, 农业生产中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动力, 很难实现农业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当下, 我国农业生产企业的发展水平较低, 农业生产的牵引力不足, 这极大地束缚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企业的发展规模大多偏小, 很难与当地的农户建立起密切的业务关联度, 很难形成利益共赢、风险共担的农业发展机制。因为农户从农业生产企业得不到合理的利益, 因此, 农户对农业生产企业缺乏信任, 彼此间没能建立起合作共赢的生产合作关系, 很难形成企业带动农业发展的集约化模式。
(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 农业生产缺乏动力
现阶段, 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 且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主要是农村的留守老人或农村妇女。此外, 农产品骨干生产者的身份发生变化, 即由农民转为市民, 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近年来, 受气候恶化、自然灾害、土质恶化等外在因素和农民农业生产缺乏技术指导的双重影响,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打击, 家中重要劳动力越来越向往稳定的收入来源, 因此很多人逃离农村, 外出打工, 由农民转为市民, 造成大量土地闲置,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另外, 目前我国农业作业缺乏专职农民, 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生产科学知识缺乏, 缺乏农业技术指导, 导致农业生产缺乏科学的发展方向。
(四) 农村金融体系和产销联合机制建设效率低下
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正朝农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方向努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农业的产业结构要进行升级。目前, 我国农业经营管理者在金融体系方面还没有系统规范的安排, 制约了农业产业的结构升级。因此, 虽然我国政府现阶段制定了很多的惠农政策, 但是由于农业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低下, 难以充分发挥其效能。除此之外, 农业经营管理者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 没有建立起适宜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产销联合机制, 进而导致技术难以通过产销联合机制转化为农业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